發表文章

懷念孫大偉

圖片
大偉離開整整十年了,這個星期日(12月6日)是他的70歲冥誕,我想透過一張喜帖和兩個廣告來懷念他。 1984年1月21日,孫大偉和輔大同學袁自玉結婚,當時他用一張生動的照片搭配一段簡單扼要的文字作為喜帖,並以兩人姓名交織而成的「你儂我儂」來署名,充分表現了自由、希望與生活情趣。 而在民生報服務的大偉同學陸正鋒,看到喜帖後大受感動,便以「驚喜中的情趣」為題,於當年1月16日的《民生報》第四版刊出了這張喜帖,為尚未在廣告圈嶄露頭角的孫大偉,公開地留下一個媲美他日後廣告作品的創作紀錄。 大偉在閱報時一直有剪報的習慣,他會把自己覺得日後可能會用到的新聞/廣告/趣聞等圖文剪下來保存,早年沒有網路的時候,這類資料收集不易,他甚至會把整本《讀者文摘》拆解開來,分門別類地彙整;日後在發想創意時,這些剪報便成了他發想創意的寶庫。 1985年8月12日,發生日航大阪空難,新聞提到救難人員在罹難者河口博次先生身上發現了一頁承載著扭曲字體的筆記,當河口君體認人生即將抵達終點時,他並沒有怪罪老天不公,而是以感激的心向家人謝別。 大偉剪下了這則令他感動莫名的報導。 大偉曾告訴我們:「新聞被我剪了下來,並不是想到可能有天會用得著,而是捨不得就此丟棄。」 1993年,大偉接到保德信的廣告委託時,想起了空難中的那張紙條,於是不煽情地將之用在廣告之中,並且獲得當年第15屆時報金像獎的最佳雜誌廣告獎和讀者文摘的國際獎。   評審吳念真:「空難遺書的設計除了讓人有如閱讀報導般的興味外,更足以使人低迴思考。」 評審詹宏志:「用一個真實事件的感染力來創造保險的訴求,以溫情代替恐怖,在保險廣告中難得一見。」 獲獎後的大偉這樣說:「或許有人要問,這樣會不會替所有人壽業都做了廣告?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消費者因為這廣告而興起買保險的念頭,那麼保德信也會是他們最先想到的對象。」 講個當年製作稿子的花絮,跟著大偉作業的夥伴都知道他對於執行的要求非常細膩,於是在創意時,特地找來一位日文很好的業務,請他以日文寫下「智子,請好好照顧我們的孩子」,不過這位業務試寫了幾款都覺得不夠好,於是請其他同仁協助搖晃他所坐的椅子,試圖營造出「迫在眉睫」的氛圍,費了一番工夫總算完成了出現在廣告裡的紙條。 1992年,大偉為來自香港的客戶超群喜餅製作電視廣告;他用了當時開放兩岸探親的社會氛圍,成功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並在那年的數個廣告大獎,得

【中央社專訪】從烤肉醬到500萬大雨傘 經典廣告片和台灣社會的共伴效應(2020.6.6)

圖片
【專訪張哲生】從烤肉醬到500萬大雨傘 經典廣告片和台灣社會的共伴效應 「廣告對於人們,其實遠比想像中重要得多。」懷舊達人張哲生娓娓道來廣告和台灣社會發展的緊密關係 2020.6.6 文:陳秉弘/攝影:謝佳璋/影音:賴麒元、吳昇鴻 經典廣告片在過去電視當道的年代,不只是節目間的插曲,還是許多人至今無法忘懷的美好記憶,懷舊達人張哲生說,那些被記得的廣告片段,都成為了台灣人們生命中無法磨滅的快樂痕跡。 「你知道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嗎?」 張哲生頓了一下,問題來得突然,攝影師和我對看了一眼,我們都一臉驚愕。 「以前我們70、80年代,哪有什麼中秋節就要烤肉這樣的事?後來莫名奇妙成為風氣,久了之後也沒人知道到底原因是什麼,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張哲生笑了幾聲,我們還是丈二金剛,不停摳著腦門,完全不知道這個跟今天要聊的經典廣告片有什麼關係。 那天,張哲生頂著台北夏日的梅雨前來受訪,整個人被雨澆得濕漉漉的,加上約訪時間是早晨,通勤人潮耽擱了他,他一臉抱歉進門,能夠感受到高速運轉社會的匆促讓他不太舒服。但「懷舊達人」的名號不是叫假的,短短3分鐘後一聊起經典廣告,臉上已滿是笑容,「你們願意談經典廣告、台灣過去的文化景觀,這件事真的很棒,很謝謝你們!」 出生於1972年的張哲生,經歷過70、80、90年代,張哲生說他的童年,電視開始在台灣普及,他是個電視兒童,除了卡通、戲劇節目內容外,各種廣告也無形間都熟記下來。 「懷舊達人」張哲生,他說自己年少時是電視兒童,除了戲劇、卡通節目的內容,廣告片也記住了不少,後來的人生也與經典廣告為伍,這些時光碎片在他人生中佔了很大一部分。(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張哲生說,廣告在台灣電視史中的地位很邊緣,常常被忽略,所以他現在很努力地收集,希望能把廣告存在的痕跡為台灣社會儲存下來。「台視1962年開播,當時的電視廣告很多都還是一張靜態圖片,穿插在節目要開始之前,靠電視台現場配音,主控台有人拿著寫有字幕的賽璐璐片人工抽換,電視廣告就是從這種型態開始發展。」 若是現在問人們,記不記得有哪些經典廣告,「一定很多人只能哼出廣告歌曲,或是背誦片段的廣告台詞,是誰演的、賣的是什麼,大多都忘了。」張哲生說,廣告特別之處就在這裡,人們都記得廣告內容,但是其他那些人們以為應會被記下的部分,反而都是配角。 張哲生的個人網站

情牽半世紀 天母公園重現美麗回憶 1967 vs 2019

圖片
1967 春假的約會(蕭家訓繪於2017年3月22日) 2017年8月,住在加拿大多倫多的網友蕭家訓先生和蕭張敏華女士伉儷,傳給我他們在台北市天母公園拍攝的兩組跨越半世紀之合照。 1967 vs 2017 跨越五十年 最美的回憶 最佳的寫照 我在專頁分享後,熱心的網友陳怡斌先生傳訊息給我,表示他有一輛和50年前照片裡同款式的本田小狼(1965年生產的 Honda Super Cub C102),可以借他們拍照,不過那時候蕭先生伉儷已經在多倫多,要兩年後才會再回到台北。 上週六(3月23日)深夜,陳先生告訴我,蕭先生伉儷人在台北了,而且他們已經聯絡好,將在3月26日(因為氣象預報說這天的天氣會轉晴)到天母公園和老照片裡同款式的機車合影,我聽了很感動,並表示會前往天母公園幫他們拍照。 星期二(3月26日)中午,我依約來到天母公園,剛好在大門見到騎著車齡54歲本田小狼抵達的陳先生,於是,他牽著車和我一起步向下方的溜冰場,到了溜冰場便看見蕭先生伉儷已經在大樹下等我們了。 雖然這是我們大夥兒頭一回碰面,但感覺非常熟悉,就像是多年不見的好友似的。 在一陣寒暄後,我們馬上進行拍攝作業。 幸好天公作美,照片拍出來的效果很好,今昔對照於焉順利完成! 《重現天母公園溜冰場旁的美麗回憶 1967 vs 2019》 上圖攝於1967年春。蕭先生說,他和老婆是在1965年認識,當時他17歲,老婆16歲;兩年後(1967年),19歲和18歲的他們騎車到天母公園約會,在溜冰場旁請路人幫忙拍了這張照片;六年後(1973年)他們結婚,下個月的今天(2019年4月26)就是46週年的結婚紀念日了。下圖由張哲生於2019年3月26日中午在同地拍攝。 除了這組「溜冰場旁的本田小狼」今昔對照,那天蕭先生和蕭太太還爬上了52年前一起入鏡的白駱駝,完成了第二組跨越半世紀的今昔對照! 《我倆在天母公園騎著白駱駝 1967 vs 2019》 左圖攝於1967年,右圖由張哲生於2019年3月26日在同地拍攝。 當時,我看著手機裡的老照片,指引他們做出和1967年一樣的姿勢;我見到蕭太太先攙扶蕭先生爬上白駱駝,讓他坐穩後,自己再緩緩攀登,同時一直關心著先生的安全。 老實講,我捏了一把冷汗,顧不得

【天下雜誌微笑季刊專訪】張哲生 從「懷舊卡通達人」到史料分享,啓動超時空的相遇

圖片
哲生原力 累積的力量 張哲生 從「懷舊卡通達人」到史料分享,啓動超時空的相遇 對e世代的人來說,張哲生這個名字幾乎與「懷舊」畫上等號,但他的興趣不侷限於過去,積極求新的他始終站在網路科技發展的浪頭上。 中華路今昔對照。(照片提供:張哲生) 2018-12-26 微笑季刊:2018 好物款款行Ⅲ 撰文:包子逸 攝影:張界聰 《IQ超人》,張哲生小學時期的作品 長12cmx寬9cm x厚1.5cm 只有自己畫的,才是真正獨一無二的收藏 二十世紀末,網路的野火竄起,身為台灣架設多媒體網站的第一批人,張哲生從分享個人收藏的《科學小飛俠》內容出發,守備範圍持續擴大,最後變成眾所皆知的「懷舊卡通達人」,光是在網上分享的懷舊卡通曲便超過百首。 張哲生認為自然而然的感動,就會願意分享。 幾十年過去,數位世界幾番動盪,昔日熱鬧的眾多線上平台牆倒樓塌,張哲生卻未曾離去,懷舊的觸角更遼闊,追蹤他的觀眾已不可計數。此時,臉書與YouTube的崛起讓多媒體的分享易如反掌,張哲生近年致力分享台灣本土早年影像,以大規模「古今對照」攝影、主題性的剪輯短片讓網友看見時代變遷,使得懷舊不再只是在圖書館翻閱塵封舊檔、嚴肅而充滿隔閡的苦差事。 1900年台北西門。(照片提供:張哲生) 已於1992年拆除的中華商場。(攝影:羅旭光) 《科學小飛俠》收藏只是冰山一角,從小念舊的他,舉凡票根、遊戲卡匣等歲月遺痕皆交給老鐵盒封存,盒面還貼上自製的「勿丟」封條,就怕媽媽失手當垃圾拋棄。不過,成長過程中,保存最好的或許不是那些細瑣的玩具與紙屑,一直沒有丟棄的,恐怕是難得的赤子之心。 因為喜歡廣東歌裡文雅的用字,張哲生國中就大量聽廣東歌,學說粵語;喜歡繪圖,便自己畫漫畫,從小學一路畫到大學──喜歡了便義無反顧、學習當玩耍的心性,也表現在各方面,他無論是收藏或玩3C都相當起勁,很少半途而廢,由此看來,張哲生這個名號撐起的網路懷舊世界能夠歷久彌新,並不讓人意外。 張哲生的懷舊收藏 張哲生結合異形與蝙蝠俠的幻想漫畫。 對他來說,網路讓懷舊愛好者不只是「孤獨的收藏者」,而是可以找到同好,甚至傳播文化的眾人之事。也許天生就有現代網民的分享熱忱,小學擔任學藝股長的他,曾和同學共同發行報紙,購買畫本繪製連環漫畫全班傳閱,在網路時代尚未來臨

【中央社專訪】1988 社會篇:後80年代,與張哲生的青春歲月

圖片
文化+ 2018/10/29 第22期 1988 社會篇:後80年代,與張哲生的青春歲月 沒有網路的時代,許多東西只能成為人們消失的記憶。透過張哲生的青春歲月,回看每位中生代皆曾經歷的崢嶸歲月。 文:魏紜鈴/攝影:吳家昇 1972年出生的張哲生,憑臉書粉絲團經營個人品牌走紅,「懷舊達人」形象深植當代人心。講究復古懷念惟醇,無論老少都在他樂於分享的精采作品中,宛如坐上時光機,重返消逝的過往,找回難忘的牽掛。 1988年時張哲生16歲,透過他的青春歲月視角,領略每位中生代皆經歷過的崢嶸歲月,從他年少的生活日常,察見當時風行話題… 「懷舊達人」張哲生的臉書粉絲頁,追蹤人數逾20萬人 人心刻在日常,思想變在生活 1988年到整個90年代,剛好是張哲生高中到大學的學生生涯。當時念師大附中的他說,高中生對電視上正熱播的卡通「金剛戰神」、「超時空遊俠」、「霹靂貓」興趣沒那麼大了。 「那些卡通是給小朋友看的,我喜歡自編報紙,做一些當時覺得超好玩,但現在回想起來有點白痴的事。」那是個任何人事物都無法被網路存檔瀏覽搜尋留存,一切稍縱即逝、得把握機會自尋樂子的純真年代。 張哲生喜歡將校園生活的點滴畫成四格漫畫,畫完以後再傳給大家看。「每個人看完往後傳下一個,都看完了,再回傳給我。」幾個要好同學一起自編報紙,從報紙上剪幾個人頭重製成雙頭人,天空畫上一架飛碟,標題寫著「我們在校園裡發現飛碟,有雙頭人出沒」。張哲生如今回想起來,原來自己從小就熱衷製造娛樂與大眾分享,「只是當時我們只能影響少數的人,而現在的網路世代,讓外界看見自己的機會變多了。 」 那時,經典美國影集「百戰天龍」的馬蓋先,「霹靂遊俠」裡的李麥克與霹靂車伙計也廣受歡迎,令人難忘的角色開啟當時人們不一樣的思維。張哲生認為,這些美劇呈現出的生活環境,與動員戡亂時期非常不一樣,「當人民透過這些節目影集,了解別的國家可以這樣做,而我們卻不能這樣做時,人心思變。」 作為學生的張哲生除了課後一些自娛娛人的消遣外,就是認真讀書。「我沒有重考過,當時大學升學率不到5成,文組更低只有2成、3成,是現在學校還要搶學生的現況難以想像的。」張哲生說,如果鄰里間出了一位大學生,肯定放鞭炮慶祝,不僅父母引以為傲,左鄰右舍也齊沾光。 「那時候的學生比較像學生」張哲生覺得,現在的學生

【喀報專訪】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圖片
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透過老照片、老影片,喚起大家心中懷舊之情的魔法師 ~ 張哲生 記者 許柏悅 文(2018/10/28) 找尋那「沒被想起」的情懷 你有多久沒拾起童年最愛的玩具、最愛的那本漫畫,又或者再度走訪那間不知與初戀情人共度多少個浪漫午夜的老戲院?每個人一定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美好回憶,只是時間一直向前流動,它們也就逐漸被推往內心的深處。大家並非忘了這些美好的回憶,而是不曾有動機令你「想起」,或者不知對記憶的追尋要從何著手。人稱「懷舊達人」的張哲生,透過架設網站、臉書粉絲團,整理了無數的老照片、老影片,帶領大家拾回那些曾經被淡忘的往日情懷。 「人難免都會想到過去,可是你會想過去,代表過去有美好的東西」張哲生說道,對他來說,懷舊不是為了讓我們留在過去,更沒有要大家拋棄現實,而是把那些屬於過去的美好回憶轉換成能夠面對未來的力量。在20多年前,他碰上了網路時代的崛起,「分享」變得簡單,因此他以自身的兒時興趣出發,從架設介紹懷舊卡通的網站做起,開始利用網路這個新工具與大家分享他的知識、回憶;如今20年過去,張哲生早已不是單純的收藏家、分享家,而是以老照片、文字、影片喚起眾多懷舊情懷的「製作人」。 張哲生被稱為「懷舊達人」,收集老照片、走訪各地,收集大家的懷舊回憶。 (圖片來源/許柏悅攝) 時代的縮影,呈現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一次因緣際會下,張哲生在網路上得知了收藏成千上萬張新聞照片、民間照片的「國家文化資料庫」,令他的收藏、分享範圍逐漸擴大。數年的累積下,張哲生透過了一張張已經斑駁的老照片、一部部充滿雜訊的老影片,也開始探索許多自己不曾了解的故事、歷史。張哲生對於這些老照片、影片,一直抱持著自己身為紀錄者、產製者的初衷。 「我不管當初(拍攝者)他的目的是什麼,至少他拍到的景物是真的,我想看的只是50年代、60年代的台灣是長這個樣子。」每個時代都會有他的政治、社會背景,張哲生認為我們該在意的重點不在於這些影像是否有政治目的,而是這些文物忠實的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保存的是一段歷史與文化。 張哲生收集相當多老照片,並做出今昔對比,此為西門町橫跨50年的今昔對照圖。 (圖片來源/ 張哲生Facebook粉絲專頁 ) 保持初衷 體會真正的感動 張哲生回憶起,數年前於粉絲團上曾分享過一部1956年攝於台北

【有.設計uDesign專訪】懷舊,不只是懷舊。從收藏到歷史重現,是張哲生路過千萬遍的美好!

圖片
懷舊,不只是懷舊。 從收藏到歷史重現,是張哲生路過千萬遍的美好! 2018/08/31 by 有.設計uDesign 在被遺忘的時光裡,翻開記憶的鐵盒裡有任天堂紅白機、佳佳唱片行及瘋馬MTV的會員卡、進電影院前會拿的電影本事、一張張寫滿記憶的票根,以及一件又一件寫滿同學名字的制服與書包。當世界越走越快,張哲生選擇將屬於自己的人生履歷倒帶,記錄腦海中那個快不存在的青春。 自然而然,收藏時間曾有的樣貌。 當談到怎麼開始分享這些收藏的,這一切都要從1994-1996年那時說起,當時剛從學校畢業,因應中華電信Hinet出現而有了BBS可以上網與同好交流以及免費申請網絡空間,於是開始學習如何撰寫網站程式碼以及開始分享自己過往的蒐藏東西,從最喜歡的科學小飛俠一系列內容介紹,不只單純分享,也會結合實用性,去製作開機畫面以及螢幕保護程式的桌面設計。他笑說:以前連分享卡通歌曲都是自己錄音唱製的,一直認為不再有機會能聽到原版音樂,直到有一天網友寄了卷卡通歌曲錄音帶來,聽著聽著就落下眼淚,那個瞬間的感動,更加確定分享收藏的堅持。 因為,不同的時代是無法被複製的,想為更多人串起這些共同回憶,延續共鳴所帶來的感動,讓更多人一起複習那些曾誕生過的美好。 收藏之外,貼近人群的今昔對照。 除了收藏分享之外,哲生也有拍攝一系列的今昔對照,其中最令他感動的是有一年的母親節中午,母親給他看她皮包裡的照片,照片裡的自己才兩、三歲,和母親一起坐在北投情人廟前合照,當下立刻提議和母親實際走一遭。到了廟前才發現因有重新改建,所以已經找不到和當時一樣的景色,卻在多人幫忙下終於找到當時拍攝的地點與角度。用當下的方法,當代的工具,還原過去,拍攝歲月的痕跡。像是因穿梭時空而開啟的時光機,串起這條幸福的時光軸線。 想創造時光機,回到那個心中的美好。 從收藏分享、拍攝今昔對照,到當代歷史回顧,對於哲生而言,懷舊這件事情有沒有所謂的時代性?「有些事不是你忘了,而是你沒有去想起。」每個年代都有屬於他們的語言,懷念過往的美好,並不是尋求同溫層的舒適,而是就像一個中繼站,你可以在這裡補充所需要的能量,擁有更多過去所賦予你的正面力量,把過去美好的心情帶給現在的自己,為自己加油打氣,才能擁有更多美好繼續往下走。 懷舊,就像永不過時的聲音,一腳踏進有如穿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