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報專訪】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透過老照片、老影片,喚起大家心中懷舊之情的魔法師 ~ 張哲生

記者 許柏悅 文(2018/10/28)

找尋那「沒被想起」的情懷

你有多久沒拾起童年最愛的玩具、最愛的那本漫畫,又或者再度走訪那間不知與初戀情人共度多少個浪漫午夜的老戲院?每個人一定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美好回憶,只是時間一直向前流動,它們也就逐漸被推往內心的深處。大家並非忘了這些美好的回憶,而是不曾有動機令你「想起」,或者不知對記憶的追尋要從何著手。人稱「懷舊達人」的張哲生,透過架設網站、臉書粉絲團,整理了無數的老照片、老影片,帶領大家拾回那些曾經被淡忘的往日情懷。

「人難免都會想到過去,可是你會想過去,代表過去有美好的東西」張哲生說道,對他來說,懷舊不是為了讓我們留在過去,更沒有要大家拋棄現實,而是把那些屬於過去的美好回憶轉換成能夠面對未來的力量。在20多年前,他碰上了網路時代的崛起,「分享」變得簡單,因此他以自身的兒時興趣出發,從架設介紹懷舊卡通的網站做起,開始利用網路這個新工具與大家分享他的知識、回憶;如今20年過去,張哲生早已不是單純的收藏家、分享家,而是以老照片、文字、影片喚起眾多懷舊情懷的「製作人」。


張哲生被稱為「懷舊達人」,收集老照片、走訪各地,收集大家的懷舊回憶。
(圖片來源/許柏悅攝)

時代的縮影,呈現台灣的歷史與文化

一次因緣際會下,張哲生在網路上得知了收藏成千上萬張新聞照片、民間照片的「國家文化資料庫」,令他的收藏、分享範圍逐漸擴大。數年的累積下,張哲生透過了一張張已經斑駁的老照片、一部部充滿雜訊的老影片,也開始探索許多自己不曾了解的故事、歷史。張哲生對於這些老照片、影片,一直抱持著自己身為紀錄者、產製者的初衷。

「我不管當初(拍攝者)他的目的是什麼,至少他拍到的景物是真的,我想看的只是50年代、60年代的台灣是長這個樣子。」每個時代都會有他的政治、社會背景,張哲生認為我們該在意的重點不在於這些影像是否有政治目的,而是這些文物忠實的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縮影,保存的是一段歷史與文化。


張哲生收集相當多老照片,並做出今昔對比,此為西門町橫跨50年的今昔對照圖。
(圖片來源/張哲生Facebook粉絲專頁

保持初衷 體會真正的感動

張哲生回憶起,數年前於粉絲團上曾分享過一部1956年攝於台北的記錄短片,沒想到竟然有網友憑藉著兒時故事以及記憶,認出了片中一位在當時一個眷村「成功新村」負責幫忙發放牛奶的婦女,就是自己的母親!這個消息令張哲生內心既是感動、又是激動,沒有想過自己分享到網路上的影片,竟然真的讓人喚起了切身的回憶。「我們常聽到人在講莫忘初衷,把握住了初衷,可能就會持續走下去」張哲生強調,最初做的一切都只是因為自己存有一份單純希望分享、保存歷史的「初心」,而不是帶著目的去做。也正因如此,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愉悅、真正的感動,假設換做是為了尋找特定的人事物而搜索照片及影片,大概就難有當初的情懷了。


曾有網友認出張哲生的老影片中,出現自己母親工作時的身影(左1婦女),令張哲生又驚又喜。
(圖片來源/張哲生Facebook粉絲專頁

親情,為老照片賦予新意義

「算是開啟我在做今昔對照、最早期的,其實是我跟我媽的一張合照,在北投情人廟那邊,我特地把它放在今昔對照的第一張,當作相簿封面」,張哲生坦言,從前罕有人問起他與父母之間的互動,訪談聚焦的對象總是在他身上,但父母親對他的人生其實存在深遠的影響。「我媽一直把那張照片放在皮夾裡面,當你知道有人把你跟他的合照放在皮夾,那個意義應該滿大的吧」,因為自己與父母親之間親情的感動,開啟了張哲生更深入探索往日情懷的契機,「今昔對照系列」也因此而生。

張哲生的父親熱衷拍照,留下了大量家人的留影,卻因為生病的緣故很早就離開人世,張哲生便時常將一些父親遺留下的老照片分享於網路上,甚至嘗試重遊舊地,拍出跨越時空的今昔對照,或者透過影像合成將新舊的人事物合而為一,將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賦予新意義。「因為我爸已經過世十幾年了,這有點像是與他共同完成一個作品,這對我來講是滿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張哲生年輕時忙於學業、兵役、工作,鮮少有機會與父親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直到十幾年後,自己有了時間、資源,才真正開始透過懷舊的方法,從父親留下的照片尋找故事、延續畫框中難能可貴的親情。「我就覺得,我跟他共同完成一個東西,一個『張氏父子』的作品,你會覺得像是他還在。」從張哲生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他對父親的思念及緬懷。


張哲生將家庭出遊的老照片與舊地重遊後拍下的照片合成,也是對過世已久父親的緬懷。
(圖片來源/張哲生提供)

父親過世以後,張哲生偶然從父親遺留的皮夾中發現一張自己兒時的大頭照,背面簡短的寫著「吾兒」兩個字,此時他才知道,原來父親一直帶著這張照片,雖然父親或許不善於親口表達愛,但自己永遠都存在於父親心中。那份對於親情的體悟,反映到了許多今昔對照中;親情與愛,在張哲生的作品傳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既然大家願意看、喜歡看我所發表的東西,那麼我便應該盡己所能地去挖掘、分享更多。」,張哲生的網路粉絲至今已屆20萬人,他也更深刻的體悟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的聲音在網路、社會上受到重視,就更有機會接觸到比以前更廣泛的人事物;只要有多一個人知道張哲生在做什麼,就有多一分的影響力。

「人家要看的不是你要罵誰,你張哲生的價值應該是在於記錄這些歷史的變遷」張哲生認為,現在擁有了在網路時代以前難以想像的力量,更應該忠實地記錄、挖掘歷史,與其帶入自己的主觀情感,不如將情緒、想法交還給網友們感受。


張哲生平時喜歡隨時拍照,對他來說,我們隨時都見證著歷史的變遷,不妨隨手留念。
(圖片來源/許柏悅攝)

從架設第一個懷舊卡通網站算起,張哲生的懷舊之路已走過20個年頭,他笑稱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文史工作者,只是作為一個單純的歷史紀錄者,為人們喚起一些淡忘已久的懷舊回憶。正因如此,雖然有了20萬粉絲的關注,卻還是能如最初的自己一樣,享受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喜悅。不只是知道自己希望完成什麼,更是要有毅力貫徹、實踐。當我們能拋開「目的」、莫忘初衷,那份感動與喜悅也就能真正被我們尋回。

原文刊載於交通大學《喀報》299期

留言

交友聊天 舒壓放鬆 娛樂性福 約炮找奶糖TG搜索nini9595瀨是34386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老三台1978~1998懷舊西洋電視影集回顧

小甜甜生命中的五個男人

谷村新司的經典歌曲「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