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台北市的三輪車走入歷史。
1968年,為了配合人力三輪客車全面禁止於台北市區內行駛之政策,市府進行台北市收購營業三輪車工作,數百名三輪車工友騎著車子,先到北市五常街繳車後,再到北平路市警局交通科辦理領款手續。繳車的三輪車工友,每輛車子可以領到收購費6000元,自行轉業補助費2000元,救濟金4000元,共計新台幣12000元,但若由政府輔導就業者,每輛車只可領6000元收購費。(註:1968年,我國行政院發佈《基本工資暫行辦法》,將基本工資(月工資)定為600元,是台灣首次以法規命令規定全國性的最低工資。) 這張照片拍攝於1967年,畫面中的三輪車正往西行駛於台北市許昌街,左邊路口為館前路,往北望,可以見到台北車站。日治時期(1908年10月)在台北車站對面有間規模不小的「臺灣鐵道飯店」落成,位於今忠孝西路、館前路、許昌街、南陽街所圍之街區內,二戰時(1945年5月31日)臺灣鐵道飯店遭到美軍空襲而損毀,戰後曾小規模修建復業,改稱「臺灣鐵路飯店」。不過在當時,今新光摩天大樓所在之處卻變成空地荒廢下來,結果該地違章林立、攤販聚集,由於這些店面屬於違建,因此在1965年9月遭到強制拆除,於是成了一大塊空地,後來暫時成為了停車場,也就是這張老照片裡的景況。 台灣光復之初,一切都彷彿是在廢墟中重建,因此,民生疾苦的情況是必然的,為生計奔波幾乎是每個人的生活主題。當時,三輪車與牛車是台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在沒有機械動力的情況下,完全靠車夫一腳一踏的勞力以縮短空間上的距離,生計之艱難在汗滴之間記在大地之上。 一位音樂人多年後回想起父親與三輪車時說:「有一天夜裡,我聽見了父親踩著三輪車的聲音。以前的我,總刻意地與父親、與三輪車保持距離,就怕它們的殘破,傷了我的少年輕狂;但是,我沒有想到,從前自己刻意保持距離的父親與三輪車,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為我騎出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