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媽媽的中文打字機
看到「馬總統捐10萬護正體字」的新聞,讓我想起童年時(大約是1980~1990年),媽媽在家打字的那段往事。
(媽媽和她的中文打字機)
小時候家裡放了一台中文打字機和一盤盤的鉛字,為了貼補家用以及就近照顧我和妹妹,媽媽常會去打字行拿稿子在家裡打字賺錢,有時候遇到要打的字損壞了或是找不到,我和妹妹就會幫媽媽去住家附近的鉛字行買所需的鉛字。
真的很懷念那「喀!喀!」的聲響,現在回想起昔日常伴著我入眠的打字聲,覺得好溫暖、好有安全感…
媽媽,謝謝您。
(媽媽的中文打字機罩上防塵套的模樣,攝於1989年10月)
後來,中打進入電腦時代,媽媽的視力也大不如前,於是,媽媽便不再從事中文打字的工作,開始幫鄰居帶小孩,家裡那台老打字機後來也賣給收破銅爛鐵的了。
根據我的記憶,中文鉛字打字機的操作方式是這樣的:先在一個約A2大小、排滿鉛字的字盤上找到你要打的字,然後手握操作桿往下壓,瞄準找到的鉛字,將之鉗住夾起,然後鉛字會被舉起敲擊在色帶上,將色帶上的顏色印在白紙上,這樣便完成了在紙上打字的任務。
鉛字在字盤上按照部首畫數排列,常用字會被放在打字機的字盤上,其他的罕用字則被放在一旁的其他字盤裡,當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被放在打字機的字盤中敲擊,打完後便會被放回罕用字盤裡。小時候我好佩服媽媽的記憶力,每次看她總能迅速地將鉛字依照稿子正確無誤地一字一字打在紙上,就覺得媽媽好了不起。
那時候還有一樣東西是中打必備的,就是美工刀,當不小心打錯字時,媽媽就會用美工刀在紙上錯字的四周劃上四道,力道必須拿捏得很準,不能把紙割破,然後用刀尖將錯字挑起,原本印上錯字的地方便會變回空白一片。
後來,出現了「立可白」,這項「刀藝」便無用武之地了。第一代的立可白是一組兩瓶,一瓶是修正液,一瓶是溶劑;使用時,要用瓶蓋裡的小刷子沾瓶裡的修正液,將修正液塗抹在紙上將錯字抹去,不過當瓶內的修正液與空氣接觸後會漸漸凝固,這時候就需要適時地摻入溶劑,讓修正液變回液狀以方便繼續使用。
中文鉛字打字機的一大特色,在於能夠配合當時中國人書寫習慣,允許文字直排。當打完一行字,按回車鍵之後,又會自動捲回頁首,並跳往下一行。
到了1990年代,由於個人電腦的普及,使得中文印刷變得更容易,而中文鉛字打字機也漸漸地退出了印刷界。
同場加映:行動釐爭議 馬捐10萬護「正體字」
2009/06/28 TVBS新聞╱蔣志薇報導
「識正書簡」的爭議,馬總統真的很在意!趕在明天出訪中美洲前,馬總統在今天特別造訪目前全台保存「正體鉛字」最完整的鑄字行,表達對正體字的重視,由於目前這家鑄字行正在推動「復刻計畫」,要把30萬個字數位化,馬總統特別捐了10萬元,支持這個計畫!
在狹小的空間,觀察老闆張介冠製作鉛字,馬總統熱的滿頭大汗,這裡可是全台保存正體中文活體鉛字全完整的鑄字行。總統馬英九:「譬如說像有些字常用又不常用,像游錫堃的『堃』字,(那個字)要另外做。」鑄字行業者張介冠:「對對對。」
要把整屋子30萬字全都復刻、數位化,實在不容易,有備而來,馬總統捐出10萬元的紅包給這項工程浩大的復刻計畫,展現對正體字的支持。馬英九:「所以我對這個正體漢字,是一路走來一往情深,我現在為什麼用毛筆批公文,是希望多用毛筆,多練習一筆一劃的寫漢字,去體會這個文字之美。」
總統也從歷史縱深,強調台灣是正體字的寶地。馬英九:「所以我們台灣現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年是政府遷台60年,我一直在想這60年如果沒有遷台,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現在全世界都在用簡化字了。」
之前建議大陸推行識正書簡,卻被誤會成要在台灣推廣簡體字,讓馬總統很在意,出訪之前,特別再造訪這間40年歷史的鑄字行,藉老字號三度澄清。
(媽媽和她的中文打字機)
小時候家裡放了一台中文打字機和一盤盤的鉛字,為了貼補家用以及就近照顧我和妹妹,媽媽常會去打字行拿稿子在家裡打字賺錢,有時候遇到要打的字損壞了或是找不到,我和妹妹就會幫媽媽去住家附近的鉛字行買所需的鉛字。
真的很懷念那「喀!喀!」的聲響,現在回想起昔日常伴著我入眠的打字聲,覺得好溫暖、好有安全感…
媽媽,謝謝您。
(媽媽的中文打字機罩上防塵套的模樣,攝於1989年10月)
後來,中打進入電腦時代,媽媽的視力也大不如前,於是,媽媽便不再從事中文打字的工作,開始幫鄰居帶小孩,家裡那台老打字機後來也賣給收破銅爛鐵的了。
根據我的記憶,中文鉛字打字機的操作方式是這樣的:先在一個約A2大小、排滿鉛字的字盤上找到你要打的字,然後手握操作桿往下壓,瞄準找到的鉛字,將之鉗住夾起,然後鉛字會被舉起敲擊在色帶上,將色帶上的顏色印在白紙上,這樣便完成了在紙上打字的任務。
鉛字在字盤上按照部首畫數排列,常用字會被放在打字機的字盤上,其他的罕用字則被放在一旁的其他字盤裡,當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被放在打字機的字盤中敲擊,打完後便會被放回罕用字盤裡。小時候我好佩服媽媽的記憶力,每次看她總能迅速地將鉛字依照稿子正確無誤地一字一字打在紙上,就覺得媽媽好了不起。
那時候還有一樣東西是中打必備的,就是美工刀,當不小心打錯字時,媽媽就會用美工刀在紙上錯字的四周劃上四道,力道必須拿捏得很準,不能把紙割破,然後用刀尖將錯字挑起,原本印上錯字的地方便會變回空白一片。
後來,出現了「立可白」,這項「刀藝」便無用武之地了。第一代的立可白是一組兩瓶,一瓶是修正液,一瓶是溶劑;使用時,要用瓶蓋裡的小刷子沾瓶裡的修正液,將修正液塗抹在紙上將錯字抹去,不過當瓶內的修正液與空氣接觸後會漸漸凝固,這時候就需要適時地摻入溶劑,讓修正液變回液狀以方便繼續使用。
中文鉛字打字機的一大特色,在於能夠配合當時中國人書寫習慣,允許文字直排。當打完一行字,按回車鍵之後,又會自動捲回頁首,並跳往下一行。
到了1990年代,由於個人電腦的普及,使得中文印刷變得更容易,而中文鉛字打字機也漸漸地退出了印刷界。
同場加映:行動釐爭議 馬捐10萬護「正體字」
2009/06/28 TVBS新聞╱蔣志薇報導
「識正書簡」的爭議,馬總統真的很在意!趕在明天出訪中美洲前,馬總統在今天特別造訪目前全台保存「正體鉛字」最完整的鑄字行,表達對正體字的重視,由於目前這家鑄字行正在推動「復刻計畫」,要把30萬個字數位化,馬總統特別捐了10萬元,支持這個計畫!
在狹小的空間,觀察老闆張介冠製作鉛字,馬總統熱的滿頭大汗,這裡可是全台保存正體中文活體鉛字全完整的鑄字行。總統馬英九:「譬如說像有些字常用又不常用,像游錫堃的『堃』字,(那個字)要另外做。」鑄字行業者張介冠:「對對對。」
要把整屋子30萬字全都復刻、數位化,實在不容易,有備而來,馬總統捐出10萬元的紅包給這項工程浩大的復刻計畫,展現對正體字的支持。馬英九:「所以我對這個正體漢字,是一路走來一往情深,我現在為什麼用毛筆批公文,是希望多用毛筆,多練習一筆一劃的寫漢字,去體會這個文字之美。」
總統也從歷史縱深,強調台灣是正體字的寶地。馬英九:「所以我們台灣現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年是政府遷台60年,我一直在想這60年如果沒有遷台,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現在全世界都在用簡化字了。」
之前建議大陸推行識正書簡,卻被誤會成要在台灣推廣簡體字,讓馬總統很在意,出訪之前,特別再造訪這間40年歷史的鑄字行,藉老字號三度澄清。
留言
個人覺得陸胞「識正書簡」不會很有必要,一般我認識的大陸朋友對於繁體都是能識能書,適應台灣繁體中文環境應該不會有很大問題。
你能認識的中國朋友大多與台灣接觸較多
或是網路化的程度較高
因此正簡都可辨識
如果你到中國深入一點的地區去看看!
正體字的辨識率將下降非常多!
相對的,台灣人對中國的簡字大多也認識不多
而且不是沒經過學習就能看的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