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貝開拍科學小飛俠真人版電影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國際名導麥可貝將開拍「科學小飛俠」真人版電影。



曾執導「世界末日」、「變形金剛」等電影的國際知名大導演麥可貝(Michael Bay)3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去年他向「山帝法蘭克娛樂公司」買下了「星際戰役(Battles of the Planets)」的電影版權,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下半年即會開拍,計畫於2010年暑假檔上映。

「星際戰役」即為台灣觀眾所熟知的「科學小飛俠」(日文原名:科學忍者隊 Gatchaman)動畫影集在1978年進軍美國市場時重新取的名字,在美國動漫市場常被簡稱為「BotP」,近年來因為知名插畫家 Alex Ross 重新繪製科學小飛俠的人物而再度受到注目。



麥可貝表示,「變形金剛」男主角席亞拉伯夫(Shia LaBeouf)將飾演主角馬克(Mark),也就是「科學小飛俠」的隊長一號鐵雄,至於其他角色的選角則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以上新聞純屬虛構,愚人節快樂!)



「科學小飛俠」自70年代初期問世以來,曾經多次被重新配音為英文版本,進軍西方的卡通市場。包括了1978播出的「星際戰役 (Battle of the Planets)」、1987年播出的「G力量:太空守護神 (G-Force: Guardians of Space)」,與1996年播出的「鷹騎士 (Eagle Riders)」。

曾為美國電視圈引進多部日本卡通的娛樂大亨山帝法蘭克(Sandy Frank),將原本105集的「科學小飛俠」首部曲,重新製作為85集的電視卡通,取名為「星際戰役(Battle of the Planets)」(一般簡稱為BOTP),於1978年秋天在美國首映。所謂的「重新製作」不只是以英語重新將對白配音而已,事實上,為了讓這部卡通影集在美國上映時,能真正適合兒童觀賞,法蘭克刪剪掉片中許多太過暴力的畫面,並修改了部分的劇情,因此在片中雖然偶爾有人死亡,卻不會出現一群人喪生的畫面,而且所有在片中爆炸的飛行器都會被交代成是由機器人所操控的。

另外,美版的故事背景也從原本的地球擴張到外太空的許多星球上(難怪片名會叫做星際戰役),而為了讓畫面連戲,法蘭克還找美國的動畫公司繪製了一些外太空與其他星球的畫面安插於片中;不過好笑的是,即使劇情交代科學小飛俠被派往其他行星,觀眾卻仍然看到鳳凰號飛翔於藍色的天空前。

除此之外,為了讓兒童觀眾們能夠瞭解科學小飛俠為何而戰,以及傳達正面的教育意義,片中還加入了一位由美國的動畫工作室所繪製的全新角色,它就是仿自電影「星際大戰」裡的「R2-D2」造型的「7-Zark-7」機器人。不過,由於美日畫風迥異,這個機器人的出現,總讓人覺得十分地突兀而難以接受。「7- Zark- 7」在片中被設定為科學小飛俠(G-Force)的助手,它總是駐守在基地裡(當然這個基地也是美方重新繪製的),另外,它還有一位在居住在冥王星的「預警中心」的機器人拍檔「Susan」。每次行動前,「7-Zark-7」會向科學小飛俠報告任務的細節(這似乎讓南宮博士少了許多露臉的機會),而且在任務完成後,它還會報告「全員生還」、「沒有人受傷」之類的訊息,似乎要特地告訴兒童觀眾,所有的正義之士總是會安然無恙,這樣的安排讓我感覺多餘且愚蠢。

由於「7-Zark-7」這個角色是被額外加進去的,因此在畫面上,它與科學小飛俠之間並沒有辦法有太多的互動;在我的記憶裡,好像只有過一回,出現了兩個背影形似鐵雄與珍珍的人去拜訪過「7-Zark-7」,此外它幾乎沒有跟科學小飛俠有過任何實體上的接觸。對了,「7-Zark-7」並不是孤單一人喔,它的身邊還有一隻機器狗「1-Rover-1」陪伴著它。

在「星際戰役」中,除了每位角色都有了新名字,「科學小飛俠」這個隊名也被改成了「G-Force」,然而這個版本的劇情不僅比日版短少了20集,其最後一集也只是原本在日本播出的第101集,在該集裡,二號大明是個勇闖惡魔黨,救出鐵雄與珍珍的超級英雄,這跟日版的最後一集(第105集)裡大明身亡的結局,有著天壤之別的安排。

1986年,美國的「特納廣播(Turner Broadcasting)」向「山帝法蘭克製作公司(Sandy Frank Productions)」買下了「科學小飛俠」首部曲在美國的播映權,並交由福瑞˙賴德(Fred Ladd)負責重新製作。賴德在60年代晚期曾為「樂一通(Looney Tunes)」與「貝蒂寶(Betty Boop)」的黑白動畫進行彩色化的工作。賴德將首部曲中的85集(包括日版的第1~80集、第82~85集,以及第87集)重新剪輯製作,以「G力量:太空守護神 (G-Force: Guardians of Space)」為片名(一般簡稱為G-Force)在美國上映。這一系列的美版「科學小飛俠」裡,有14集(包括日版的第13、19、20、28、29、 34、38、50、56、64、66、78、82和第85集)是「山帝法蘭克」版本的「星際戰役」裡所沒有出現過的,而且「G力量」也保留了大多數的暴力畫面。

雖然「G力量」並沒有像「星際戰役」那樣加入了一些多餘的角色,故事的場景也較忠於原著,但是其配音與音樂卻十分糟糕,劇情的支線亦被刪減了不少,例如,大頭目是陰陽人的事實在這個版本中被刻意忽略了;另外,關於大明的腦部受到傷害的劇情(日版第102~105集)也完全沒有提及,也就是說這個版本跟「星際戰役」一樣,是個沒有真正結局的「科學小飛俠」故事。

此外,在「星際戰役」中沒有收錄的第81集,亦即提到大明的雙親被身為陰陽人的大頭目所殺害的劇情,在這個版本中仍舊不見蹤影,這讓故事的張力著實減弱了許多。最後我還要抱怨一點,那就是「G力量」這個版本裡的科學小飛俠五個人的名字,讓我覺得非常的幼稚,像是鐵雄的名字被改為「好心的王牌(Ace Goodheart)」,大明則成了「英勇的短劍(Dirk Daring)」,天呀!這真的跟「水蜜桃姊姊」有得拼了。

1996~2001年,「Cartoon Network」頻道曾多次播映「G-Force」卡通影集,讓新生代的兒童觀眾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曾在70~80年代叱吒地球的英雄人物,雖然他們所看到的並非正統且完整的科學小飛俠故事,不過如今資訊發達,日本原版的DVD在美國也可以買得到了,不知道那些看重新剪輯過的美版科學小飛俠卡通長大的人,若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原始的版本,會不會大吃一驚呢?

到了90年代,曾將「金剛戰士(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與「七龍珠Z(Dragon Ball Z)」帶進美國的「沙班娛樂(Saban Entertainment)」,則取得了「科學小飛俠」二部曲(Gatchaman II)與三部曲(Gatchaman Fighter)的播映權。

「沙班」將這100集(包括二部曲的48集與三部曲的52集)重新製作成65集的美版電視卡通,其中以二部曲中重要的武器與交通工具為主要的內容,而片中的暴力畫面幾乎全被修剪乾淨,在這個版本裡,你看不到任何無辜的人被殺害,也沒有任何一位有名字的人在片中死掉。1996年9 月9日,「沙班」將這一版本的「科學小飛俠」卡通以「鷹戰士(Eagle Riders)」為名,在美國的電視首映,一直播映至1997年秋天為止,而這也象徵了科學小飛俠的故事在美國終於告一個段落。



在2002至2003年間,北美著名的漫畫出版商「Top Cow」出版了一系列的「科學小飛俠(Battle of the Planets)」彩色漫畫,由於其美式的畫風深受當地讀者的青睞,第一集在出版首日旋即銷售一空。這一系列的美版彩色漫畫共有12冊(不含特集),其製作陣容十分堅強,包括了編寫劇本的慕尼爾˙沙瑞夫(Munier Sharrieff)、負責繪製線條稿的威爾森‧托塔莎(Wilson Tortosa),以及執行漫畫上色的「烏龍工作室」(Udon Studio);除此之外,以重塑DC Comics旗下漫畫英雄人物(例如:超人、神力女超人、蝙蝠俠…等)聞名美國漫畫界的亞歷士‧羅斯(Alex Ross),不僅替這些漫畫繪製封面,更擔任了藝術指導的重要工作,而他的參與,著實替科學小飛俠重現江湖的成績增添了不少分數。


希望麥可貝的作品會忠於原著(千萬可別像「七龍珠」那樣被改編得面目全非),讓代表正義的科學小飛俠能再度活躍於21世紀的娛樂圈!

飛呀!科學小飛俠。

同場加映:Alex Ross 談科學小飛俠(Gatchaman)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老三台1978~1998懷舊西洋電視影集回顧

小甜甜生命中的五個男人

谷村新司的經典歌曲「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