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咸,貝克漢,貝克漢姆。

David Beckham 是舉世聞名的足球明星,兩岸三地對他的姓氏 Beckham 的翻譯都不同,香港叫他碧咸(粵語的發音為 bik haam),台灣叫他貝克漢,中國大陸叫他貝克漢姆。對粵語不熟悉的人第一次在香港媒體看見「碧咸」這個名字時,一定無法聯想到貝克漢吧。



台灣跟香港兩地因為慣用語言不同,對外國人名的翻譯差異較大;但同樣是講國語(普通話)的台灣與北京,對外國人名的翻譯卻也有些許的不同。

在兩岸三地對英語系地區人名的翻譯當中,我覺得台灣的翻譯最沒有規則可言,讓我舉幾個例子:

Tom Cruise,台灣叫他湯姆克魯斯(大陸亦同,香港則翻成湯告魯斯),台灣既然將Tom翻譯成湯姆,尾音的m成了姆,又為何 Bekham 的m卻不發音呢?若依湯姆之例,Beckham應該要像大陸那樣翻成貝克漢姆才是。此為沒規則例子一。

Michael J. Fox,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的男主角,大陸叫他邁克爾福克斯,香港叫他米高霍士,台灣的譯名就很奇妙了,結合中港兩地的譯法,叫他米高福克斯;Michael Keaton(電影「蝙蝠俠」男主角) 在台灣的譯名則有麥可基頓與米高基頓兩種。照理說,Michael的字首發音為[mai],應該要翻譯成「麥可」或「麥克」才接近英文原音(例如 Michael Jackson 便是翻成 麥可傑克森),而像 Mickey(米奇)才應該用米字來做譯名。此為沒規則例子二。



Val Kilmer,曾扮演「蝙蝠俠」的過氣男星, 大陸叫他瓦爾基爾默,香港叫他韋基馬,都很貼近英文原音,台灣偏偏翻譯成方基墨;事實上,用「瓦」比「方」更貼近原本的發音,會用「方」皆因「方」這個字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是個姓氏,但方基墨是姓基墨而不是姓方呀!

為了讓外國明星的名字「像中國人」的翻譯方式,在早期的好萊塢明星譯名中屢見不鮮,像「亂世佳人」的女主角 Vivien Leigh,合理的翻譯應為 薇薇安李(「雙面女郎」女主角 Jennifer Jason Leigh 就是翻譯成 珍妮佛傑森李),但當時為了讓他的中文譯名看起來像中式的姓名,便譯成了「費雯麗」。香港喚她作「慧雲李」,就比較貼近英文的發音,雖然看起來沒有「費雯麗」來得順眼。



不只是演藝圈的明星,就連政壇人物的譯名也常常出現一國兩制的現象,不同報紙的翻譯就不一樣,拿最近上任的美國總統 Barack Obama 來說,光是台灣一地的媒體對他的姓氏翻譯就有分歧,不過兩岸三地對他的譯名還算是統一,因為發音差不多,不是歐巴馬就是奧巴馬;不像前任美國總統,三地就有三種譯名:布希、布什、布殊,聽起來像是某位前總統被關時所發表的「絕食三不政策」:不吸、不食、不輸!

留言

匿名表示…
最後一段, 哈哈哈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老三台1978~1998懷舊西洋電視影集回顧

小甜甜生命中的五個男人

谷村新司的經典歌曲「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