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漫興不起 資本設備成發展關鍵因素

記者/劉素君、錢翠儀、周品妤、曾紫俐、蘇美菁、馬艾汶

相信台灣許多人對宮崎駿、「Keroro軍曹」不陌生,甚至連五年級生也無法忘懷童年時的「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等國外動漫。於是不禁要問,難道除了美日卡通外,台灣自己都沒有動畫嗎?台灣的自製動漫市場從以前到現在成功的例子不多,「魔法阿嬤」、「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或是「阿貴」可說是固中表表者。可是為甚麼,當台灣的動漫市場稍有起色後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根據台灣動畫記錄片「逐格造夢」的歷史描述,台灣的動畫從70年代開始,一開始幫美國、日本代工,從中吸取經驗,慢慢培養出第一批的動畫人才。80年代台灣成為美國最大動畫代工地,全盛時期代工的宏廣公司掌握了世界上70%的動畫製作。然而代工技術轉成自製動畫,市場銷售卻不盡理想。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台灣動漫市場一直不能蓬勃發展? 

台灣動畫產業與加工的交叉點

台灣的動畫從70年代開始,一開始幫美國、日本代工,從中吸取經驗,慢慢培育出第一批得動畫人才。在技術與資源都欠缺的情形下,一群20多歲的動畫先驅把眾所周知的「封神榜」、「三國演義」等製成動畫長片。之後,日式與美式代工的經驗更深深的影響了台灣之後30年的動畫發展。

1981年,台灣已經成為全球動畫代工的重地,有的公司甚至還接下迪士尼的訂單,足以證明台灣技術的高水平已經得到國際的認可。當時,政府相關單位也積極培養出一批非代工體系的動畫人才,以應付日以具增的代工市場需求。但在80年代末,動畫大廠紛紛到大陸設廠,台灣動畫界又再次面臨重大時代變遷的命運。

產業變遷下的自我醒覺

在90年代初,動畫產業進軍大陸,包括蘇州、無錫等地盡是台灣動畫先驅的身影,而自製動畫也開始出現跨國合作的模式,例如「孔子傳」是由中韓合資、改編台灣漫畫的「Young Guns」則是由台灣原創,在日本加工製作,跨國合作成為新顯學。



「魔法阿嬤」、「紅孩兒:決戰火焰山」的成功,顯示出台灣動畫往前跨進一步的努力,但畢竟原創性不足。而「紅孩兒:決戰火焰山」導演王童表示,動畫是台灣可以走出去的一條路,因為動畫能夠和國際接軌,在商業上也有票房收入。台灣有人才,但需要好的故事、資金的投注、以及成功的商業模式,才能打造產業成功的鑰匙。

90年代中,遊戲產業蓬勃發展,廣告與電影特效也廣泛運用動畫與數位技術,3D動畫成為主流,國際間兢合的態勢也越加明顯。藉著創意行銷來開拓「自創動畫品牌」的國際市場,商品經營也成為重要課題。台灣動畫新秀以數位3D電腦動畫嶄露頭角,而網路革命更催生了Flash動畫,「阿貴」風潮預告了新世紀,新型態動產業的來臨。然而,新世代雖然在各項影展和競賽中皆嶄露頭角,自製品牌的動畫如何在行銷經營上找到市場,卻還是個未知數。

台灣動畫市場發展潛能

Animax 行銷經理許靜晴表示,台灣目前的自製動畫是需要政府大力的資助。在台灣,無論是電影或是表演藝術所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台灣的市場不夠大,做出來的商品如果沒有市場價值或是市場需求量不大的話,就不會有較大規模的回收。許靜晴還指出,如果以一個出資的老闆角度去分析,當看到市場需求量不大當然也就不會投資太多的資金在該作品上。這樣也就連帶的影響到在製作作品時的預算上有所限制,這是台灣自製動漫上遇到的一個瓶頸。



對於台灣政府不注重動畫產業這一塊,許靜晴無奈地表示,政府只會在一些電視節、電影節或是頒獎典禮上搭配一些頒給動畫也這的獎項,而沒有一個專屬於本土動畫的平台,好藉此機會邀請國外的頻道買家或是有興趣的購片者宣傳台灣的自製動畫,進而有機會把本土動畫推廣到其他的國家。

許靜晴說,亞洲動漫在內容製作上屬日本最棒。日本比台灣提早跨入自製動畫行列幾十年,高素質的幕後工作人員與獨特的呈現方式,讓日本動漫市場擴大到北美洲、南美洲和歐洲。日本擁有如今如此蓬勃的未來,是因為結合了電玩、電腦遊戲等硬體和軟體的支援,這是台灣應該好好思考的模範。

因為台灣3C產品發展的速度絕不會輸給其他國家,只可惜並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優勢。因此,許靜晴認為若台灣可以整合已擁有的軟硬體設備,對台灣動漫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台灣政府、銷售業者和頻道業者應該朝這個方向共同努力。

本文轉載自 2008.11.05 銘報即時新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老三台1978~1998懷舊西洋電視影集回顧

小甜甜生命中的五個男人

谷村新司的經典歌曲「昴」